李昕珂
脐 带
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:十二年前的大年初二,一个婴儿呱呱落地,医生阿姨咔嚓一声剪断脐带,婴儿发出响亮的啼哭声。我问妈妈,她为什么哭啊?是因为疼吗?妈妈说,她是在大声宣告,从现在起,我是一个独立的人啦。
这个婴儿就是我,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女儿。
我出生在中国深圳,那里有疼爱我的姥姥、姥爷,还有老师和小朋友陪伴我成长。五岁那年,因为爸爸工作调动,我们要举家搬到泰国曼谷。那时我还很小,无法理解离别的含义,看到姥姥哭红的眼,才“哇”的一声大哭了起来。那一刻,我终于知道,离别就是很久很久不能见到姥姥、姥爷了。我站在闸机前哭得稀里哗啦,一边是爸爸妈妈,一边是姥姥、姥爷,我哪一个都舍不得啊。
妈妈说,我有语言天赋。到泰国后不久,我就是交到了泰国朋友,几个月后也适应了老师用英语讲课。可是,在家里,妈妈要求我每天都要学拼音、写汉字、读课文,这让我苦恼极了。
我总是把中文的拼音和英文的字母混淆,拼音没学会,英文也不会读了。爸爸妈妈想了很多的办法,可是怎么都解决不了。为了让我继续学中文,爸爸妈妈千挑万选,为我换了一所可以教中文的新加坡国际学校。入学第一天,老师教了我们四个字:我爱中国。老师说,很多生活在国外的华人,已经不会讲中文了,这很可惜,也很遗憾。中文不仅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,还包含着很多古老的智慧,我们一定要学好中文。
在中文老师的帮助下,我慢慢解决了拼音问题,学汉字又成了我的噩梦。一个个方块字就像一个个谜语,不仅需要猜,还要花很多时间记。虽然妈妈每天都陪我学习,可我还是坐不住,坚持了几个月,就开始哭鼻子了。
“妈妈,我会英语和泰语,为什么还要学中文啊?”我哭着问妈妈。妈妈说,“孩子,你是中国人,不学中文怎么行?”我还是不理解,“可是我们生活在泰国,大家都不说中文啊。”妈妈说,“如果不说中文,你长大后,就会像王兰阿姨一样,再也不能做中国人。”
王兰阿姨是妈妈的朋友,她是华人第二代,因为不会讲中文,没法了解中国文化,已经成了真正的泰国人。
那天妈妈和我谈了很久,她告诉我:我们生活在国外,中文就是我们和祖国之间唯一的脐带。如果失去了中文的能力,我们就像失去了根,失去了和祖国最后的联系。以后甚至没法和姥姥、姥爷说话了。
晚上我做了一个梦,我拼命喊姥姥、姥爷,可是他们根本听不懂。那个梦把我吓坏了,我不想失去祖国,也不想让姥姥、姥爷伤心。
从那天起,我有了学中文的愿望,可还需要一些好办法。爸爸开始带着我背唐诗、宋词。起初我一听诗词就满头问号,这是什么啊?我怎么一点都听不懂呢?看着我气急败坏的样子,爸爸一点都不着急,每天接送我上学的路上,他会一首首为我讲解这些诗词的含义。一天我们路过一个池塘,很多雪白的大鹅在水中嬉戏,我激动的大喊,“爸爸,看,鹅,好多鹅。”爸爸笑眯眯的说,“鹅、鹅、鹅,曲项向天歌。是不是我更有文化。”我被他逗得哈哈大笑,也飞快地记住了这首诗。
自从爱上了古诗词,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了解,认识的字词也慢慢多起来。我不仅可以读中文书,用中文写作文,还做了中文小记者。
前不久我采访了一位毛叔叔,他已经是华人第三代,但中文非常流利,还在泰国日报做记者。毛叔叔说,30年前,泰国教中文的老师很少,学校也不会开设中文课程,他们只好在深夜和凌晨偷偷去教室自学中文,就这样寒来暑往,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。他说,只要还能说中文,写汉字,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,就不会迷失自己。
毛叔叔的讲述,让我非常震撼,更加理解爸爸妈妈让我坚持学中文初衷,也更懂得中文对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意义。
美丽的中国文字就像一条脐带,给予我们滋养,也带给我们温暖,是我们和祖国之间的纽带。无论我走到哪里,都会永远记得,我的身份是中国人,我的心是中国心。
(Anglo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六年级学生)